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加强煤矿运输提升安全工作的通知

时间:2024-06-17 13:14:09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296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加强煤矿运输提升安全工作的通知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文件
煤安监办字(2003)51号

关于加强煤矿运输提升安全工作的通知


各煤矿安全监察局及北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煤炭管理部门:

今年以来,全国煤矿重大、特大运输提升事故频繁发生。据统计,1-5月共发生运输提升事故215起,死亡223人,其中一次死亡3人以上运输提升事故共发生5起、死亡28人。尤为严重的是,2月22日山西吕梁交城县五七煤矿二坑违规将调度绞车做为主提升绞车使用,工人违章乘坐矿车,钢丝绳未按规定选型,并且不合格,使用中磨损,断丝超限,破断拉力降低导致断裂造成一起断绳跑车特大运输事故,死亡14人;6月14日广东省韶关乐昌市江胡煤矿违章使用不合格的斜井人车,加之该矿生产秩序混乱,设备年久失修,巷道浮煤矸石堆积,工人违章超载乘人车,造成一起跑车特大运输事故,死亡14人。

为切实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坚决防止重、特大煤矿运输提升事故的发生,现就煤矿运输提升安全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认真贯彻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3]58号)精神,开展一次煤矿运输提升安全专项检查。检查工作要突出重点、有针对性,特别要严格检查运输提升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不落实,安全技术措施不到位,存在设备、设施隐患的矿井,要限期整改或停产整顿,确保检查工作取得实效,遏止煤矿运输提升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对煤矿运输提升工作的监督监察,督促煤矿企业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并认真落实设备检验制度。立井、斜井采用绞车提升的必须使用矿用提升绞车,并装设灵敏、可靠、齐全的保险装置和深度指示装置;立井升降人员要使用罐笼或带乘人间的箕斗,并装设可靠的防坠器;斜井运送人员的车辆上应装有可靠的防跑车装置;提升井上、下车场入口处和变坡点设置阻车器,斜井变坡点下方安装挡车栏,下部车场设有躲避硐室。

三、矿井运输提升系统使用的矿用产品必须是属于煤矿安全标志管理目录内的取得煤矿安全标志的合格产品。对执行煤矿安全标志管理的产品,生产厂家必须在取得煤矿安全标志证书后,才能从事该产品的生产、销售,并使用煤矿安全标志。严禁各煤矿企业采购和使用无煤矿安全标志的矿井运输提升产品。凡使用不合格煤矿运输提升产品的,要依法严肃查处。

四、加大事故查处力度。对今年以来发生的重大、特大煤矿运输提升事故,要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认真进行调查处理。除追究直接管理人员的责任外,凡设备设施不合格的,要追究采购部门人员的责任;产品制造不合格的,还要追究有关厂家及人员的责任。



二○○三年六月三十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问题的决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问题的决议


(1957年7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问题决议如下: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必须在一九五八年七月十五日以前完成。
各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应该由各省和上述自治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省的和上述自治区的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应该提前在一九五八年六月十五日以前完成。
二、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仍然保持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一二二六人的名额。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武装部队、国外华侨应该选举的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仍然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名额相同。行政区划变更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该选举的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按照行政区划的变更作相应的调整。

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管理办法(试行)

农业部


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管理办法(试行)
1995年6月12日,农业部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组织实施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工程,推进地区间的经济合作”精神,根据《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工程》方案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命名的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
第三条 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从中西部地区已建和在建的布局合理、因地制宜、节省资源、连片开发的乡镇企业工业小区中择优命名。

第二章 目标和任务
第四条 示范区建设的中心任务是通过东西合作实现生产力要素的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带动和推进地方经济的振兴,加快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
第五条 示范区经过3~5年的建设,应达到如下指导性经济指标:
1.乡镇企业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
2.乡镇企业利税总额过亿元;
3.乡镇企业总产值占示范区内社会总产值的80%以上;
4.示范区内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水平。
第六条 示范区的建设要充分发挥当地经济优势,为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起到示范和导向作用。
第七条 示范区要搞好规划,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落实优惠政策。积极扩大合作领域,使之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第八条 示范区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发展规模经济,组建企业集团。
第九条 示范区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注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十条 示范区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促进城乡一体化。
第十一条 示范区要有效地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成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样板。

第三章 组织和管理
第十二条 示范区要有专门的领导管理机构,负责示范区的规划、建设和经济发展。建立示范区管理制度,逐步实现示范区管理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
第十三条 示范区既要有长远规划,又要有年度发展计划。规划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根据自己的优势和条件,注重科学性和可行性,节省土地,合理利用资源。坚决避免不切实际的盲目攀比和一哄而上。
第十四条 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在批准后的1-2年内实现通讯程控化,交通网络化,供电、供水能力协调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要面向未来,科学合理。
第十五条 加大第三产业的发展力度,逐步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争取在批准后的1-2年内第三产业总收入占乡镇企业总收入的比率达25%以上。
第十六条 示范区内乡镇企业要合理布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重点培植一批骨干企业(特别是东西合作企业),要在1-2年内形成1-2个利税总额达到500万元以上的企业。积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产品和外向型经济。
第十七条 示范区内乡镇企业要加快产权制度改革的步伐,通过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联合、联营、兼并、租赁、拍卖等方式逐步发展集约化经济。
第十八条 示范区内乡镇企业要严格按国家标准组织生产,要逐步与国际通用标准接轨。坚决杜绝假冒伪劣产品。
第十九条 注重环境保护,有必要的环境保护设施及措施,对造成环境污染、违反国家环保法规的企业要限期整改。
第二十条 改善劳动条件,注重安全生产,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一条 建立年检报告制度。示范区管理机构每年1月份向省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和国家乡镇企业主管部门报告上一年度示范区建设情况。省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定期对示范区的建设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审核年检报告,提出示范区发展的建议。年检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企业发展及效益情况;
2.东西合作项目进展情况;
3.基础设施改造建设情况;
4.科技、质量、环保、安全生产情况;
5.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纯收入增长情况;
6.扶持政策落实情况;
7.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和建议。
第二十二条 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较差,起不到示范作用的撤销示范区称号。
第二十三条 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示范区建设的领导,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发展示范区的政策,保障示范区的健康发展。具体职责如下:
1.协调落实赋予示范区的各项优惠政策;
2.审定示范区发展规划,制定示范区管理制度,并建立示范区档案和数据库;
3.审查示范区年检报告并对示范区建设做出综合性评价;
4.检查示范区管理办法的落实情况,对起不到示范作用的示范区提出整改意见,向国家乡镇企业主管部门提出撤销示范区称号的建议;
5.会同有关部门对示范区的质量、安全、环保等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指导;
6.与有关部门协商解决、协调合作过程中出现的经济矛盾和问题,保护合作双方的合法权益;
7.为示范区内的企业牵线搭桥,逐步扩大合作范围;
8.总结推广示范区建设及东西合作工作的经验;
9.表彰、奖励对示范区建设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企业;
10.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交给的其他管理任务。
第二十四条 示范区所在市、县政府应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有效改善投资环境,以利于示范区建设和招商引资。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农业部解释。